pvdf聚偏二氟乙烯的热稳定指标方面,除了引发剂的影响,所用的链转移也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使用HFA-161、CFCl3、HFA-152a等链转移剂后,聚偏氟乙烯产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此外,链转移剂可用于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合适的链转移剂用量的选择依据是能有效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又不对聚合速率和聚合物热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在聚合过程中,增大链转移剂用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增大,特性黏度减小,聚偏氟乙烯分子量减小;链转移剂用量太小时,虽然分子量高,但聚合反应不平稳,难以控制,聚合结束也早,生产率低。链转移剂的加入方式和加入时机也会影响聚偏氟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布。一般VDF乳液聚合的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分数的 1.0%~3.0%。
聚偏氟乙烯的合成所用的分散介质为去离子水,其导电率≤ 3us/Cm如水中的离子浓度过高,不仅会影响乳液体系的稳定,还会影响PVDF树脂的性能和色泽。一般去离子水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6倍。
除了上述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调整外,还常常使用其他一些方式来改进产品的性能。如S Schneider等采用PTFE为成核剂,通过异相成核的方式提高了聚偏氟乙烯的成核速率,控制了聚偏氟乙烯的球形颗粒尺寸,进而改善了聚合物的应用性能(如保护性薄膜、涂料层等)。添加第二单体或第三单体是另一种改善偏氟乙烯均聚物性质的方法。与偏氟乙烯共聚的单体有六氟丙烯、二氟氯乙烯、四氟乙烯等,引入这些单体后降低了偏氟乙烯聚合物的熔点,改善了聚合物的柔韧性和成型加工性。另外,在以前,乳液聚合过程中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一般为超过7个碳原子的全氟类梭酸。但是现在由于环保的要求,需要有对环境更友好的试剂来代替这类表面活性剂。 P L.LTang认为短链类的碳氢碱性磺酸盐类可以代替上述的表面活性剂。
通过调整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加入方式,可以得到双峰分布、宽分布或是窄分布的偏氟乙烯均聚物或是共聚物的产品。如在乳液聚合时,先加入部分单体和引发剂,待反应开始后,则以一定的速率连续补加单体和引发剂,当加入的单体达到所需加入单体总量的50%后,停止加入引发剂。其最终得到的是一种双峰分布的聚偏氟乙烯产品。其中高分子量的部分约占30%-70%。通过该方法制得的PVDF具有非常宽的分子量分布。
此外,在反应之初加入部分单体,之后加入全部的链转移剂和一部分有机引发剂,反应启动后进一步加入引发剂,当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达到20%~65%时,停止加入引发剂。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聚偏氟乙烯产品其具有双峰分布。还有一种分批加入链转移剂的聚合方法。其在反应之初加入部分的单体和全部引发剂,随后转化率每增加10%便加入一部分链转移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偏氟乙烯产品,它具有高机械性能和高热化学稳定性。
乳液聚合法工艺的优点是在较高温度下聚合,聚合速度快,缺点是需要固体聚合物时,乳液需经凝聚、洗涤、脱水、干燥等工序,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中有乳化剂存在,难以完全除去,有损制品色泽和电性能。 |